在荆州人的记忆中,似乎从来没有为吃水犯过愁——紧靠长江不说,境内湖泊密布,河网交错,一曲“洪湖水浪打浪”更是传唱了几十年。然而,从上个世纪开始,傍水而居的荆州却一直为寻找一个合适的备用水源地而发愁。加之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无法预知的水污染更是给我们敲响了水资源安全的警钟。“备用水源”已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话题。日前,荆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环保与发展问题,中心城区备用水源地的规划筹备工作再次被提上日程。
为什么我们需要备用水源地?
专家:单一水源供给模式隐患大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都是单一水源的供给形式,特别是以地表水源为主的南方地区,尽管都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却缺少规避风险的有效举措。专家表示,各地水系面临危机一击即溃,建立备用水源地迫在眉睫。
前不久,兰州市曝出自来水苯超标的重磅新闻,引发了市民“抢水风波”,致使兰州这个滨临黄河的城市,竟一瓶水难求。一时间,由水污染引发的一场信任危机吸引各方密切关注。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城市的日常监管存在漏洞,另一方面,没有备用水源地,当发生意外状况后无法应急,也是横亘在城市发展之路上的一大瓶颈。
实际上,不只是兰州,包括荆州在内,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没有第二水源地。而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凡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均需要开辟第二水源。但据环保部2010年的一次调查,我国31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没有备用水源地的城市还有近百个。
荆州水务集团承担着城区及城郊百万人的饮水。现有柳林、南湖、郢都3座制水厂,取水源均来自长江。
“如果开足马力,我们荆州的中心城区日常供水完全没有问题,但备用水源地的建设依旧是非常必要的。”荆州水务集团总经理助理葛世玉告诉记者,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居民日均用水量最高峰也不过30万吨上下,如果3座制水厂开足全力运转,日均供水能力能达到55万吨。但由于近年来长江沿岸水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3座制水厂的取水形势十分严峻。
市水务集团去年底完成的一份本地水源地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目前,3座制水厂的取水口周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采砂厂、造纸厂,甚至是水上餐厅,就建在取水口水源保护区内。葛世玉认为,一旦荆州发生类似兰州那样的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江津湖边风景秀丽,一汪湖水在周边亭台垂柳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韵味,是城内一景,也是不少市民闲时喜爱驻足流连的好去处。然而就在几年前,江津湖还饱受生活垃圾污染之苦,每年仅用来支付打捞湖中垃圾的费用就在六位数。政府部门痛定思痛后,下了好大一番力气整改之后才有了如今的面貌。
谈起这一点,住在附近的郑姨爹十分有感触。
郑姨爹今年60多了,退休后,老人家最大的爱好就是散散步,或者邀上朋友一起钓钓鱼。在郑姨爹的记忆里,不管是湖水也好,江水也罢,压根就没想过环境污染的问题。郑姨爹说,年轻时候下班了如果不急着回家,他和工友们就经常一起跑去江边玩,渴了的时候甚至掬起一把江水就敢往嘴巴里面倒,现在说什么也不可能了。
虽说不太清楚什么叫备用水源地,不过郑姨爹表示,喝水是大事,水源一定要保护好。
家住新沙路曹阿姨表示,小时候家里都用井水,洗衣做饭什么的感觉都还好,就是时间长了,嘴巴里面难免会有一股涩味,后来家里通了自来水,再也尝不出奇怪的味道了。长大了才知道,这是因为井水里面含有“重金属”的关系。曹阿姨说,喝口“放心水”不容易,水环境,还是要大家好好保护才行。
备用水源地建设是“艰巨工程”
严格来说,有关荆州建设备用水源地的说法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来了。最近几年来,我市因排污、废弃物、油料泄漏、交通事故油料及化学品泄漏造成的长期性和突发性污染频发。不少专家、学者都曾提出建议,寻找并保护荆州的备用水源地,政协委员胡诗华就提出过一份关于长江水源地保护的提案。
今年的两会上,胡诗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城市向北扩展,长湖湿地即将成为荆州中心城区的内湖,成为“城市之肾”,兼有饮用水、备用水源地、调蓄、防洪、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地位非同一般。然而由于运行机制不良的问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长湖湿地的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有效管理,必须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必须说明的是,这些意见和建议确实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胡诗华的提案也被列为重点提案进行督办,但受限于各种原因,相关工作推进情况并不算好。记者从市环保部门获悉,虽说长湖是目前呼声最高的备用水源地候选,但具体规划尚未明确,开建之期尚远。另外,从全省范围来看,目前我省大多数城市采用的依旧是单一水源的供给形式,备用水源地的建设推进工作同样遇到了难题。
据了解,应急备用水源地选择要符合水量满足供水区域居民需求、水质三类以上、工程经济可行等条件,而且最好是不同水系水源,能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
一位水利专家告诉记者,很多地方之所以不愿意或不积极建设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归根结底还是与错误的发展观念和保障饮水安全意识不强分不开的。一些人认为,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会限制产业发展,划定多大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就意味着失去了多大的发展空间。专家还表示,备用水源地的建设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总体的规划设计、居民以及污染企业的动迁、水源地保护区的建立等工作,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来源:网易新闻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