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
甲醛为无色、刺激性气体,主要用于生产豚醛树脂、酚类、三聚氰胺;也用于生产化妆品、杀霉菌剂、纺织品的防腐剂。水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于排放的工业废水。饮用水中的甲醛主要是原水中天然有机物在用臭氧或氯消毒过程产生的。在臭氧消毒的饮用水中曾发现甲醛的浓度达到300g/L。在饮用水中也可发现从聚甲醛塑料装置中释放出来的甲醛。甲醛的物理化学特性表明它不太可能从水中挥发,因此,通过洗淋浴暴露甲醛的量预计是很少的。水中高浓度的甲醛可引起接触者皮肤的刺激症状和过敏性皮炎。还有报道指出,透析液的甲醛污染与透析病人溶血性贫血的发生有关。
IARC化学致癌物分组将甲醛列为2A组致癌物(对人很可能致癌)。但甲醛不是经口摄取的致癌物。
根据大鼠两年饮水实验得出的NOAEI。值为15mg/(kg•d),采用不确定系数100,计算出甲醛的TDI为150μg/kg体重。假定TDI的20%来自于饮水,则饮用水中甲醛的限值为0.9Mg/。
考虑到我国饮用水应用具氧消毒技术发展较快,GB5749-2006规定饮用水中甲醛
的限值为0.9mg/L。
(14)亚氯酸盐
亚氯酸盐是一种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的副产物。亚氯酸钠也是产生二氧化氯的原料,当反应不完全时,亚氯酸钠会进入饮用水中。
当二氧化氯加人饮用水中时,二氧化氯迅速分解成为亚氯酸盐、氯酸盐和氯化物,亚氯酸盐是主要副产物。人体暴露亚氯酸盐,最主要是通过饮用水。
亚氯酸盐的毒理试验是根据两代大鼠试验得出的NOAEL为2.9mg/(kg•d),不确定系数设为100,计算TDI值为30μg/k体重。设定TDI中有80%的亚氯酸盐是从饮水中来的,则饮用水中亚氯酸盐的准则值应推导为0.7Mg八。。
LARC没有将亚氯酸盐列人对人有致癌作用的类别中。长期接触亚氯酸盐可能引起红血细胞改变。根据志愿者接触剂量为36mg/(kg•d),共12周没有发现对血相指标有任何改变。
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首次建立饮用水中基于健康的亚氯酸盐暂行准则值0.2mg/L,2004年改为0.7mg/L。
我国原标准中没有制定亚氯酸盐的限值,考虑到我国使用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日益增多,GB5749-_2006新增此指标•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设定的亚氯酸盐准则值0.7mg/L。作为我国标准。
以上内容均取自《安全饮用水与科学饮水》
派斯家用直饮水机,能够有效去除自来水中余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保留对人体有益的钙镁离子及有益的微量元素,使用寿命是同类净水器6-8倍。机器体积小,占地少。为家庭提供健康,洁净的直饮水!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